关键词:
文章内容 :

杨一家︱冰雪之约 ——庆祝北京冬奥会中国画三十家学术邀请展

来源: 网络 发布时间:2022-03-23 21:19:44

展览前言

值此新春天地人和、万象欣欣之际,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开幕。冬奥会的举办,将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件大事,也是我们的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大、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重要标志。同时,北京冬奥会也是中国元素的文化盛宴,作为举办城市北京特别注重传统文化艺术的宣传,这其中冬奥会会徽、吉祥物、大型场馆建设中的中国风元素等等,都是北京作为举办城市为宣传中国文化的智慧结晶。

国画是中国的国粹艺术,是东方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种类,在这个全球瞩目的历史时刻,用作品讲述中国故事,用艺术创作向世界展现可信、可爱、可敬的中国形象,是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基于此,时代丹青文化传媒拟邀请30位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和代表性的中国画名家,以网络展览的方式,通过国内外100余家新闻媒体,将中国文化艺术通过视觉的形式充分展现在全世界观众面前.通过冬奥主题的创作积极参与冬奥会,宣传冬奥会,助力冬奥会,努力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,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。

组织机构

主办单位:时代丹青文化传媒

学术主持:王镛(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)

学术顾问:赵成民(北京画院画家)

展览时间:长期

杨一家

参展画家

杨一家,又署一迦,原名杨明标,1968年出生,福建上杭人,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,中华诗词学会会员,北京《艺衡》杂志社执行主编。

作品欣赏

也曾月下晤此君

——浅论杨一家写梅

文/李锦让

一、梅以韵胜以格高

梅,东风第一枝也,无论智愚贤不肖,莫不爱之。花卉之中,可爱者甚蕃,独梅最为冰清。受天地之气,禀霜雪之操,一任群芳妒,淡然有春色,百花之中,谁可比拟耶?

今有爱梅者杨君一家,号一迦,籍闽西,以禅意山水出之,师宾虹而不拘泥于宾虹,游学京华十余载,主编《艺衡》学术期刊之时,常受教于冯其庸、袁行霈二公,于北大哲学系访学时则受业于朱良志先生门下,又曾问道文怀沙、王学仲等名宿俊彦,于儒释、哲学、美学多有精研,对中国画史及历代画论着力犹勤,十余年间,更是游历三山五岳,以行万里路、读万卷书夯实画艺。其于山水之外,旁通花鸟,近年更以写梅独树一帜,创作之精勤,令同道感佩之。

岁在辛丑,时序暮春。一家兄与余共商以梅花为题引,以梅州为展场,联袂将书画艺术作品于中国客家博物馆合璧共观,美其名曰《归读春山》。观夫一家兄所绘梅花,或密梅,或疏梅,或鸿篇巨制之八尺、丈二、长卷,或小品妙写之扇面、斗方、册页,其笔墨苍润,铁干虬枝,写尽梅花百态千姿,望之俨然可见文心,可见禅意,可见古风,超然尘俗之外也!

南宋诗人范成大(公元1126-1193年),晚年退居石湖,筑“石湖别墅”,广收梅花品种,植于所居之范村,著《范村梅谱》,为吾国最早之梅花专著。其于后序中云:“梅以韵胜,以格高。”吾以为,范成大之言可谓至理,一家兄笔下之梅,正合以韵胜以格高,可谓得写梅三昧也!

古人有“意懒山无色,心忙水不清”之句,故凡欲作画,须寄心物外,意在笔先,正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也!今观一家画梅,喜乐感慨诸意绪皆跃然纸上。喜乐而得之者,则其枝疏而横,花艳而闹;感慨而得之者,则其枝曲而劲,花逸而迈,此皆出一家兄一时之兴,纵横笔端,自然而然,不费思量亦不着斧痕也。古人以“画为无声诗,诗乃有声画”,是以画之得意,犹诗之得句。观一家画梅,于此感触尤深也!

至若今之画匠画梅,拘泥程式,自缚教条,以造型为例,或曰:“梅以曲为美,直则无姿;以欹为美,正则无景;以疏为美,密则无态。”固也!此文人画士,心知其意,未可苛求其形,执着其法,否则,不得天真之趣,实乃“住相”之大忌。一家兄平素熏习佛学,以“应无所住”之心随喜写之,故能任笔为体,聚墨成形,往往妙趣横生而又浑然天成。其曾谓余曰:“近人画梅,多与桃杏争艳,所缺者,梅格也。”观当下不少自诩“梅王”之流,为求标新立意,笔下矫揉造作,所画之梅,或形容古怪,或妖艳落俗,看似热闹,实则病梅百态,无韵亦无格也!

二、铁骨寒香见精神

梅之为梅,花中君子,亦谓花中之伟丈夫也!百花之中,有艳于春者,然望秋先零;有盛于夏者,然未冬已萎。独有梅花,岁寒特妍,独步早春!且其精神与吾国魂相合,盖华夏民族数千年来历经风霜而文脉相承,屹立不倒。故写梅者,不可只写其形而不写其精神也。一家兄笔下之梅,或半开半合,或俯或仰,或吐傲或飘盈,葉嫩出而未成,枝抽新而插故。英华怒放,玉立冰洁,铁骨寒香,君子之节昭昭也!

南宋诗人赵蕃有诗论及画梅,曰:

画论形似已为非,牝牡那穷神骏姿。

莫向眼前寻尺度,要从物外极观窥。

山因雨雾青增黛,水为风纹绿起漪。

以是于梅觅佳处,故应偏爱月明诗。

吾以为,一家兄之梅,既兼其形,更写其神,可谓笔笔见精神,笔笔见风骨,突破芳菲物色之审美,超然格物致知之形似,文人处士铮铮之节操可见也!正所谓:不要人夸颜色好,只留清气满乾坤。其曾作野梅一帧,彰野逸孤高之趣,並赋诗云:疏影揽明月,花开独占春。冰魂千古意,高格见精神。

三、不辞风雪为梅花

自古画梅者众,然能成其妙而传于世者廖寥!查考可知,画梅最早可追溯至汉,昔于洛阳西汉墓画像砖已有梅花禽鸟图案组合,画史明载之画梅图则有南朝张僧繇之《咏梅图》,此图记于唐张彦远之《历代名画记》,惜乎不传矣!现存可供世人瞻赏之最早画梅作品则为台北故宫所藏之五代黄筌《竹梅寒雀图》也。图中所绘梅花枝横逸出、精研富丽,各色禽鸟绕梅竹或栖或飞,生意盎然。

历代画梅高手,计有华光和尚、杨无咎、赵佶、钱选、赵孟頫、吴镇、王冕、陈录、唐寅等各领风骚,其后画梅诸人,亦步亦趋无咎、元章之后,鲜见出世者。明有徐渭一变大写意,清有杨州八怪汪士慎、金农、高翔、李方膺等各得其妙,近代则有吴昌硕以金石入画。通观画梅史,一家兄所见亦与余略同,其有画跋为证:昔赵子昂言世之论墨梅者,皆以华光称首。继之者有扬补之,寓太极于画梅,创墨线勾花,奇崛古峭,劲瘦清迈;元季王元章,以“胭脂作没骨体”艳而不俗,矫矫不群;明之陈老莲,清之汪士慎、金农得梅之神韵,清逸洒脱,画梅之能事备矣。

一家兄今日画梅,已可凭己意写出,绝不同俗。吾尊一家兄亦师亦友,深知其在外漂游多年,与家眷聚少离多,潜心画艺,务求精进,不为名缰利锁困,耐住不少寂寞,吃尽不少苦头,下了不少功夫,于历代画梅圣手尤是手摹心追,博采而融通之,故有今日之成。

细观一家兄之梅,不宗一派而善取百家,写意则不失之放,重墨则不失之刚,线条提按转折,勾花疏密得当,柔刚相济,阴阳相合,收放自如,梅人合一也。其曾语余曰:“画梅实则写梅,人所能见者,笔下之清气,人所不能见者,胸中之学问情怀也!”

嗟呼!当今之世,鲜有精研学问与饱有情怀之士!画坛滚滚红尘,不为名来,便为利往,众议之事,不过“入展冲奖”及资源变现耳,机巧之心滥矣!吾常与一家兄品茗论画,百无禁忌,其每每有超凡俗之见识,发常人之所未发,唯其如此,才见性情。

四、愿与梅花过一生

吾谓千古爱梅者,不出北宋林和靖与晚清彭玉麟其右也,此二君虽不以画梅名世,却以爱梅天下闻。吾谓林和靖者,乃爱梅之“千古文心”也!北宋诗人王淇叹曰:不受尘埃半点侵,竹篱茅舍自甘心。只因误识林和靖,惹得诗人说到今。

吾谓彭玉麟者,则为爱梅之“千古情圣”也!彭氏有诗表其心迹云:平生最薄封侯愿,愿与梅花过一生。唯有玉人心似铁,始终不负岁寒盟!

一家兄虽不比林彭二人,然亦爱梅之人,其恋家乡闽西上杭之梅山,恋浙江天台国清寺之隋梅,恋客都梅州之潮塘宋梅,常怀“我似梅花梅似我”之心,心爱之,手写之,口占之,其有诗为证:

平生爱梅兼画梅,欣此清奇润诗肠。

亦拟孤山林处士,独访癯仙走溪冈。

也曾月下晤此君,物我两冥体清凉。

国清寺内谒隋梅,万年寺中千年藏。

始觉老莲墨无虚,悟得真趣意飞翔。

笔随意趣写疏影,春风一夜月满墙。

为君造像千千幅,清韵幽幽乐未央。

吾亦爱梅之人,吾爱一家兄笔下之梅,尤爱其所作《白梅傲雪图》。吾尝谓之曰:观一家所作《白梅傲雪》,常人仅见其梅,聪者能观其雪,智者可知其白也。噫嘻乎!梅者,神物也,史有“观梅悟易”之说,盖其具阴阳五行生生不息之福德。写梅之妙语,古之圣贤备述矣!吾不辞浅陋,以不可言传言,兹缀数语浅论之,徒博一笑,大雅君子,庶不以为缪欤?

其他资讯

  万门大学最新消息

资讯排行

网站首页 - 头条新闻 - 财经要闻 - 关注民生 - 最新科技 - 文化旅游 - 各地美食 - 体育频道 - 教育法治 - 娱乐新闻 - 健康人生 - 房产信息

返回顶部